
(ShutterStock)
到目前為止,金融市場對關稅風波的反應相對平靜。就在上週,標普 500 指數再創新高,美元指數 DXY也從 40 個月低點反彈並企穩在該水準上方。這是否意味著投资人應忽略關稅升級的可能性?
我們認為,有必要保持謹慎並制定長期策略。美國意外宣佈對從日本和韓國進口的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隨後又對進口美國的銅徵收 50% 的關稅,這表明政策環境可能會出現意外的轉折。此外,很難判斷市場將如何反應,以及這種反應是否合理。例如,在關稅宣佈後,市場對潛在的經濟損害表現得如此樂觀,但很難提前確定這種樂觀情緒是否合理。
至少在未來幾週,不確定性和波動性難免將上升。由於貿易局勢持續緊張,市場可能會關注美國的貿易政策,而我們的去美元化重點領域可能仍將成為焦點。因此,投资人不妨利用波動性來尋找分散投资組合的機會。我們繼續建議投资人將其過多的美元現金持倉和股票中過多的美元敞口分散到其他貨幣(主要是歐元和澳元)。以下是我們看好分散股票配置的選項。
寻求优质欧洲股票。 聚焦優質股的投资風格往往在波動性較大、成長緩慢的時期以及商業週期的後段表現良好。除此之外,自 2020 年 10 月相對峰值以來,歐洲優質股在總報酬方面的表現不及 MSCI 歐洲指數,而在過去 35 年中,歐洲優質股的年均表現優於 MSCI 歐洲指數 2 個百分點,且波動性較低。儘管歐元兌美元今年迄今上漲 13% 後可能在短期內暫停升勢,但我們仍預計,作為美元以外流動性最強的替代貨幣,歐元可能仍將是對美元信心下滑的主要受益者。此外,德國的財政擴張和歐洲國防支出的增加可能會對歐元構成支持。我們預計到 2026 年 6 月,歐元兌美元將升至 1.20 。
亚洲的科技故事—中国大陆、韩国和臺湾。 科技仍然是各地區的首選板塊,在亞洲,中國科技板塊尤其是投资人的寵兒。中國科技板塊的風險報酬狀況正在改善,這得益於中美緊張局勢緩和(儘管冷熱不均)、人工智慧(AI)創新勢頭強勁以及估值具吸引力。儘管該板塊的許多主要股票可能以港元計價,但由於其營收和盈利主要以人民幣計價,因此仍將受益於人民幣(兌美元和港元)升值。有鑑於此,我們認為中國科技板塊仍“具吸引力”,但對中國整體市場保持“中性”立場。
我們認為臺灣股票也“具吸引力”,並相信其有望受益於全球科技需求旺盛和資本輪動,因為臺灣在AI和科技硬體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在韓國,我們仍看好記憶體生產商和企業價值提升計畫的受益者。關稅引發的波動可能為逢低買入韓國和臺灣的一些主要半導體公司提供機會。這些公司受到具韌性AI資本支出和持續變現等強勁結構性驅動因素的提振。在波動性加劇的情況下,結構化解決方案也可能提供獲得敞口的另一途徑。我們還認為,在未來 12 個月內,韓元和新臺幣兌美元都有進一步升值的空間。
印度和新加坡内需展现出韧性。 我們認為印度股票仍“具吸引力”,因該市場內需具韌性且科技出口強勁。在貿易局勢方面,我們仍預計美印關稅談判將很快原則上初步達成協議,儘管正式的協議可能要到年底左右甚至更晚才會敲定。同時,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應支持印度股市表現優異。例如,印度央行在 6 月份意外將基準回購利率下調 50 個基點至 5.5% ,並分四個階段將現金準備金率下調 100 個基點。儘管印度央行轉向“中性”貨幣政策立場,但我們仍認為該央行在年底前還有再降息一次的空間。
我們近期將新加坡股票評級從“中性”上調至“具吸引力”,因該市場有能力抵禦持續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主要利好因素包括穩定的貨幣、豐厚的股息收益率和穩健的盈利前景。持續的股票市場改革也提供了額外的催化劑,包括規模 50 億新元的“證券市場發展計畫”和潛在的價值提升舉措,以釋放股東價值。我們預計,儘管短期內美元可能保持韌性,但到 2026 年 6 月,美元兌新元將跌至 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