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 25 年來,美國與歐洲在經濟與股市表現上的差距日益擴大。Steve Magill 探討近期挑戰美國主導地位的跡象,究竟只是短暫現象,還是反映深層結構性轉變的轉捩點。
歐洲長期以來讓股票投資人感到困惑, 而這種不透明性在近期更形加劇。舉例來說,國防支出增加、新任德國政府推動財政刺激政策、俄烏有望達成停火與和平協議,以及在關稅不確定性之下對經濟自主性的更高要求——這些變化是否足以為歐洲股市的重估提供合理依據?
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前,值得提醒的是:经济表现与股市表现并不等同,而投资的进场价格始终至关重要。
長達 25 年的經濟成長差距
長達 25 年的經濟成長差距
自 2000 年以來,美國名目 GDP 年均成長約為 4.5%,相較之下,歐元區僅為 3.4%。1 若进一步观察人均实质可支配所得,美国的成长幅度几乎是欧盟的两倍。该如何解释这样的差距?除了结构性与景气循环因素交错外,实际情况犹如一道复杂的浓汤——多种材料相互作用、难以拆解。
從結構面來看,歐洲實為由 27 個國家組成的單一市場,相較於美國單一經濟體,對營運與資本投資皆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因素使歐洲的整體商業環境顯得不如美國活躍。2 举例而言,欧洲缺乏有规模的科技产业,银行业也呈现明显的地理分散状态。
儘管各國經濟均歷經全球金融危機的重創,也各自服下改革藥方, 但美國透過銀行資本重整與超寬鬆貨幣政策,經濟僅用三年多便回到危機前水準;歐元區則至少花了六年時間。
转变的催化剂
转变的催化剂
有时,改变的动力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多重因素的匯聚。
在歐洲,這些因素包含地緣政治(如俄烏戰爭)與美國貿易政策的轉變。同時,Mario Draghi 所主筆的報告《歐洲競爭力未來》(The Future of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也點出歐洲成長動能不足的迫切性。該報告指出,歐洲在全球貿易中最為開放,卻同時高度依賴外部能源,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科技與國防投資皆明顯落後,亟需迎頭趕上以縮小創新落差。
政策轉向是否已啟動?2025 年 3 月,新任德國政府公布相當於年度 GDP 約 20% 的財政支出計畫,資金將投入國防與基礎建設,並透過調升債務佔 GDP 比率至約 80% 進行融資。3 虽然欧洲其他主要国家财政体质不如德国,但此举可能带动整体区域的财政宽鬆,进一步扩及其他产业与市场。
另一方面,貿易戰可能打亂長期穩定的全球貿易模式。現行全球關稅體系已維持近 20 年, 推動了貿易全球化與成本下降,並促使貿易流動越來越規律化。然而,近期的關稅政策變動,開始讓這一規律受到挑戰。這也可能為本地產業回流與新出口市場創造契機。
这些催化剂是否足够?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从目前跡象判断,这些发展有望為欧洲的成长前景带来结构性的改善。
至於股市表现呢?
至於股市表现呢?
虽然一个地区的股市不能完全代表其经济,但仍可作為某种程度的经济晴雨表。与经济成长趋势类似,欧洲股市在多个时间区间皆明显落后其他主要市场。
图一:惭厂颁滨欧洲指数与标普500指数过去20年总报酬比较
随着政策动态的转变以及美国科技股的集中化,我们认為,这种低相关性可能会持续,并且在未来几年内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在调整策略性资产配置时,增加地理区域分散性有助於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从而提高风险调整后的回报。事实上,即便未来几年美国股市略微优於欧洲股市,偏重欧洲的投资组合,因為区域性股市分散化的效果,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可能仍会较高。

過去 20 年來,歐洲與美國股市表現的巨大落差,導致兩地股市之間出現極為顯著的評價差距(如下圖所示)。
图二:欧洲相较美国的平均估值折价

從長期歷史來看,歐洲股市長期以來相較美國股市呈現明顯折價,其實有其合理解釋——而這一評價差距甚至在 2025 年初前持續擴大。
其中幾個關鍵原因包括產業結構差異、資金成本、會計準則、獎酬制度與监管環境的不同。這些還未涵蓋到經商便利性的相對差異——美國作為單一市場運作順暢,而歐洲雖名義上為「單一市場」,實際上由 27 個國家、超過 200 種語言所構成,複雜程度自然遠高於美國。
科技产业的发展差异,更是一项明显的结构性落差。对投资人而言,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这些结构性差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正当化了美股长期享有的高溢价?
图叁:欧洲与美国股市的产业结构比较

透過簡單的計算,我們估計,美股在過去 10 年所呈現的評價溢價中,約有 25% 可歸因於其科技產業比重遠高於歐洲。然而,若將目前的折價幅度與長期平均折價相比,光靠科技比重的差異,仍無法完全解釋當前的評價落差。
估值的本质,始终是艺术与数学的结合
但就我们观察,目前欧股的折价幅度过大,已不再合理。考量前述的各项潜在催化因素,我们认為,现在可能正是欧洲股市进行重估的契机。
此外,在评估整体评价水準时,也不应忽略欧洲股市平均具备相对吸引力的股息殖利率——换句话说,投资人可以一边领取稳定收益,一边等待资本价值折价的收敛。
产业面观察
产业面观察
并非所有产业或个股皆具同等投资价值。虽然透过布局整体市场来参与欧洲復甦是一种合理策略,但我们认為,若未进一步精选产业与个股,可能会错过潜在机会,甚至将资本配置至估值过高的区块。
从基本面出发,搭配严谨的估值纪律,是一种兼具策略性与前瞻性的投资方法。举例来说,在特定情境下看似最具吸引力的产业,若估值偏高,最终可能反而成為回报不佳的投资标的。目前欧洲股市不同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个股之间的评价差异十分显着。此外,「成长股」与「价值股」之间的评价分歧也日趋极化。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洲价值型投资策略长期受压,使许多相关股票至今仍处於评价低位。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几个具备良好基本面与具吸引力估值组合的产业。
银行业
银行业
我們將银行业視為經濟體的循環系統——如同動脈與靜脈般關鍵,其健全與否直接影響整體經濟的持續成長。歐洲银行业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復甦進程遠慢於美國,主因包括:更嚴格的监管框架、長期低利率環境,以及整體放款動能疲弱,這些因素共同壓抑了股價回報。
然而,歷經 15 年的調整,歐洲銀行股的表現已反彈至超越美國同業的水準(詳見圖四)。展望未來,银行业也可望成為歐洲財政擴張政策的主要受益者。隨著放款規模的擴大,銀行具備良好的財務槓桿條件,有望實現更高的營運成長。
图四:欧洲银行表现优於美国同业

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
歐洲擁有全球營收前 20 大製藥公司中的 8 間,產業實力不容小覷。該領域在癌症治療與學名藥製造等方面展現出高度專業與技術優勢。
然而,在近期通膨高漲期間,醫療產業因價格調整能力較弱,導致整體表現落後其他防禦型產業,也使估值相對偏低。我們認為,結合科技驅動的研發投入與全球人口老化等長期趨勢,医疗保健產業在長線配置上仍具備高度吸引力。
精品消费品
精品消费品
一提到精品品牌,许多膾炙人口的名字立刻浮现脑海,
这些以高辨识度标誌与卓越品质着称的品牌,大多数皆来自欧洲。
近年来,精品产业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出口需求疲弱、通路库存过剩与成本上升压力,形成所谓的「完美风暴」。然而,我们认為,许多公司仍拥有深厚的品牌护城河与长期商业价值。这些短期逆风,已使不少精品龙头股的估值来到具吸引力的水位。
工业类股
工业类股
對價值型投資人而言,「逆勢而行」往往蘊含機會。工业类股看似是押注歐洲復甦的直接方式,但我們認為仍須謹慎應對,因整體估值顯示市場已有相當程度的預期反應。舉例而言,全球大型資本財企業目前的估值明顯高於其他子產業,如運輸設備供應商等。
歐洲的工業板塊高度多元,涵蓋航空公司、機械製造與專業服務等子產業,企業特性與估值落差極大。也因此,工业类股提供了豐富的選股空間,適合採取精選個股、差異化配置的策略,對於主動型投資人而言,是一片值得深耕的機會領域。
是时候重新相信欧洲了吗?
是时候重新相信欧洲了吗?
不可否认,欧洲的经济与股市长期以来都以「半速」运行。然而,
如今已有跡象显示欧洲正逐步换档加速,
这或将為投资人带来实现超额报酬(补濒辫丑补)的契机。
对於主动型投资人而言,全面性、一体适用的欧洲復甦投资策略可能并非最佳解方。相反地,若能採取具备逆向思维与估值纪律的精选型策略,欧洲市场中那些难以捉摸的超额报酬机会,或许正逐步浮现。

The Red Thread:欧洲版
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